生命多样性框架,讲的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加拿大蒙特利尔时光12月19日凌晨三点,生命随着会议主席敲下手中木槌,多样的也的关联合国《生命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终于修得正果,性框系正式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命多样性框架”。架讲
对在场的人人6000多名代表来说,这一刻的生命到来无比真贵。回望以往,多样的也的关长的性框系时光线上,为达成这一框架举行的架讲马拉松谈判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四年;中的层面,光COP15就在昆明和蒙特利尔分两个阶段召开,人人总会期长达20多天;短的生命层面,这最后一次会议还开了10多个小时,多样的也的关所以才显目前凌晨三点散会的性框系奇观。
国际谈判一般都挺难,架讲这个COP15是人人尤其难。
难就难在于牵涉的好处太多了。外交实践中,超过三方的会谈一般都让人头大,因为人多嘴杂,哪一方都能提出点新见解,想达成一致很难很难。而在COP15上,算上国度与地区、国际安排、好处相关方,一共有196个实体派来了代表,各个都有自己的好处要表达。难怪有人称之为“菜集市谈判”,人声鼎沸中要达成一致,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COP15就是实现了这个“菜集市谈判”的奇迹,以一纸协议奠定了将来八年的生命多样性守护框架。有了这份框架,至少到2030年的生命多样性守护不再愁了。与以往类似协议相比,这次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框架”亮点多多:
第一,目的兼顾可实现性与实用性。根据会后发布的消息稿,各方承诺到2030年守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内陆清清水域和大海,这被认为是维持人种基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自然区的最低面积占比。会议没有因为人多而降低规范,也没有因为政治准确而把规范设立到高不可攀。
第二,真金白银的投入。“框架”要求到2030年为止,每年调动至少2000亿美元的资金以守护生命多样性,其中发达国度在2025年前每年至少向发展中国度提供200亿美元,从2025年到2030年前则提高到每年300亿美元。有钱就能桥东动力,钱流向哪里人财物就会流向哪里,这是30%目的能够实现的最重要保证了。
让发达国度承诺掏出绿油油的美钞,这更是一个难得的成就。要知道巴黎协定也规定了让发达国度掏钱,但约束力不足,到最后兑现起来千难万难;这次是有法规约束力的,不至于重蹈覆辙。
第三,人与自然。这次框架的文本很有意思,不仅讲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生的雷电模拟器道理,也放进去一些似乎与生命多样性关系不大的问题,比如要注重性别平等、守护原住民权益等等,乍一看还以为有人走错片场了。
还真没有走错。这些当代社群的理念,其实和生命多样性守护有着共同的终极关怀,那就是尊敬生命、敬畏自然。对生命有尊敬的人,大概率不会因为性别或者种族去歧视别人;如果一个人对自然有足够的敬畏,那也很难幻想这个人会干出驱逐原住民、甚至烧杀抢掠的恶行。大方向是一致的,加入这些也就能团结最多可团结的力量。
这正是这份新达成的框架精髓所在:不靠枯燥的说教、而靠意义观的认同说服各国代表。2022年的地球并不太平,俄乌军事冲突仍在继续、疫情和金融衰退冲击下不少国度在以邻为壑、某些超级大国更是开足马力祸害全地球,这个时候能把196方6000多名代表聚在一起谈成一份协议,好处分配自然要做好,但这份感召力也居功甚伟。

在北京南海子园林里,有一座“地球灭绝生命墓地”,90多块倒下多米诺石碑依次排列,每一块都象征着一种1680年以来灭绝的生命。倒数第二块石碑将倒未倒,上边写着人种的大名;最后一块石碑则不是一种具体的生命,而是啮齿类这个大类。口译过来,如果目前的生命灭绝趋势继续下去,人种将不是幸存到最后的物种,地球可能会被老鼠兔子主宰。
“昆明-蒙特利尔框架”的顺利达成,或许能逆转趋势、让生命多样性恢复繁荣。
(责任编辑:探索)